伯牙鼓琴传心声 高山流水遇知音
秋日共研,催发一树清香;逐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课堂亦如是,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文言文教学技能,深入探讨文言文教学规律,努力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品质课堂,渗透我校“四禾一乐”的教学理念。东方番村小学于10月22日开展了语文组第四次年级赛课。东方番村小学语文组的全体老师们参与了本次听课评课活动。
周二上午第一节,李秋娥老师于六(3)班执教《伯牙鼓琴》。李老师在授课时,让学生读中感悟,注意朗读和自由读的训练,读好节奏和“乎”字,体会文言文一咏三叹的韵味。学生在自主读书和合作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同时想象情境,引导同学们想象“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悲喜之间释知音,让学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既充分地理解内容,又深刻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整堂课将朗读贯穿其中,辅以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经典故事的力。
李老师执教《伯牙鼓琴》
四禾一乐之场景和谐
四禾一乐之师生和谐
四禾一乐之小组合作
周二上午第二节,赵春利老师于六(4)班执教《伯牙鼓琴》。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伯牙鼓琴》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以语言文字表现了知音的境界,富有想象空间,但想象的难度却比较大。
这节课赵老师把知文意、悟感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整堂课老师就是学生们的知音人,懂得他们学文言文的难处,适时点拨,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注重方法的引领和想象力的培养。课堂上,赵老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抓住“巍巍乎若太山”等想象眼前浮现的画面,并做了适当的拓展延伸,进行想象:这琴声还能表现出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赵老师执教《伯牙鼓琴》
四禾一乐之场景和谐
四禾一乐之小组合作
四禾一乐之师生和谐
周二下午第五节,蒙老师于六(5)班执教《伯牙鼓琴》。首先,蒙老师在导入环节先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那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古代的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课堂气氛。随后,开始扫清文章中的多音字和生字词,为同学们顺畅阅读打下基础。
接着,我们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的韵味。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借助注释,组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翻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理解文章的内涵。
当文章内容逐渐清晰之后,我们引入了“知音”的话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在探讨中,我们深入剖析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音乐相互理解和沟通。
当谈及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的行为时,我们结合资料袋,让同学们从伯牙的行为中感受那份深沉的悲痛和两人的深厚友情。这一环节,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内涵,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
最后,蒙老师进行了主题概括,并拓展了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同学们对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蒙老师执教《伯牙鼓琴》
四禾一乐之场景和谐
四禾一乐之小组合作
四禾一乐之师生和谐
教导处郭晓燕副主任参与听课
精美板书
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观摩学习
“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随后,在语文科组会上,李秋娥老师、赵春利老师以及蒙作进老师就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自我反思。语文科组其他老师们针对上课老师的本次教学课堂,积极参与评价,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为语文组的有效教学、创新教学献计献策。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一场精神的洗礼。教研路上,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反思,将凝聚的力量努力转化为成长的力量,一起追寻更美好的语文课堂。
END
撰稿:李秋娥
拍照:六年级备课组
初审:张艳艳
终审:教导处
编辑:杨婉莎
东方番村小学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