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上午第二,第三节课,杨兴娣老师在四年(2)班,王鸥老师在四年(3)班,各上了两节风格不同但同样精彩的数学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能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能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有效的达到,学生能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中杨兴娣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应该说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具有探索精神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公开课。王鸥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并帮助解决。而且在课堂上尽可能关注后进生,积极提问,给全体教师树立了很好的教师形象。
下面是活动的部分剪影: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总结重点
王老师在检查课前准备
王老师在巡查小组讨论
领导和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认真听课
数学组全体教师认真评课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相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教学结构。这一活动不是为了对老师一比高低,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无害。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应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东方番村小学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